7年前,200多家保险公司排队等待批筹的消息曾经令保险业着实风光了一把,彼时,持续两位数增长的保险,个别险企快速膨胀的资产负债表,以及在资本市场上的呼风唤雨都令不少资本对保险牌照垂涎三尺。
时过境迁,大发展遮盖下的风险相继暴露,“严监管”取代“促发展”成为保险业主旋律,一些企业被接管,一些企业发展陷入困境,资本也纷纷退潮,内外交困下,缺资本已经成为不少险企最迫切的问题。
近期,非上市险企相继披露偿付能力报告,显示“缺钱”以至于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已经相当严峻。慧保天下合计统计了89家财险公司、89家人身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报告披露情况,发现其中:16家险企未披露偿付能力数据;16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2家未披露风险综合评级;达标的险企中,18家险企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
这意味着,19%的险企偿付能力或多或少已经出现问题,另有10.11%的险企,也面临较为急迫的缓解偿付能力压力问题,“补充资本”已经成为行业当务之急。
01
近两成险企陷偿付能力困局
当下险企的偿付能力问题有多严峻?透过近期非上市险企的偿付能力报告,即可管窥一二。
占比8.99%:16家险企未披露偿付能力数据
2022年,偿二代二期工程落地,为防止部分险企偿付能力快速下滑以至于无法开展业务,进而招致更大风险,监管选择“网开一面”,允许一些险企在过渡期内暂时不披露偿付能力报告。
此外,由于部分险企的风险已经暴露,且已经被接管组接管,这些处于特殊的风险处置阶段的险企也早已暂停偿付能力报告。
根据慧保天下的统计,截至2023年8月11日,所有的直保公司中,除去上市险企,因为与华泰财险合并而未披露的安达保险,明确表示延期发布偿付能力报告的长安责任保险外,因上述两种原因选择暂停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险企已经达到了16家之多。
其中,财险公司3家,大家财险、天安财险、众诚财险。
人身险公司则多达13家,其中有原安邦系的3家人身险公司,大家人寿、大家养老、和谐健康;“MT系”被接管并已经更名2家人身险企,华夏人寿(现已更名“瑞众人寿”)、天安人寿(现已更名“中汇人寿”);此外,还包括一直备受舆论关注、争议颇大的前海人寿、富德生命、恒大人寿、君康人寿、昆仑健康、上海人寿、中融人寿、百年人寿。
占比10.11%:16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2家未披露风险综合评级
选择不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险企往往是已经出现问题的险企,但选择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险企也不一定就意味着“没有问题”。
事实上,在已经披露了偿付能力报告的险企中,多达16家险企都已经出现了偿付能力不达标的状况,还有两家险企虽披露了偿付能力报告,却拒绝披露风险综合评级,也值得高度关注。
根据最新的规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达标须满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二是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三是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
从这些标准出发,显然这18家险企已经步入偿付能力不达标之列。其中,只有两家险企是三项要求都不达标:
北大方正人寿,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以及风险综合评级分别为19.77%、39.53%、D,远远低于监管红线。
安心财险,三项指标分别为-1019.21%、-1019.21%、D,距离最低要求,同样相差甚远。
其余险企,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以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在红线以上,只是风险综合评级为“C”、“D”,或者“未披露”。
整体来看,18家险企的风险综合评级结果,除两家未披露外,12家为C,4家为D,分别为安心财险、比亚迪(002594)财险、三峡人寿、北大方正人寿。
占比10.11%:达标的险企中,18家险企核心偿付能力充足低于100%
偿付能力达标是险企正常开展业务的前提之一,对于险企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指标,即便是当前偿付能力满足三项要求的险企,也无法掉以轻心,新的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快速发展的业务等、持续的亏损等,都有可能快速消耗险企实际资本,导致偿付能力充足率快速下滑。
偿付能力达标的险企中,已经有18家人身险企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占全部险企的10.11%,其中9家已经低于80%,复星联合健康甚至仅有53.25%,距离50%的监管红线,只有一步之遥。
02
解决偿付能力吃紧迫在眉睫,行业协会整理15大难点,申请降低增资发债门槛
保险行业部分险企偿付能力吃紧的问题并非新话题,严监管逻辑下,保险行业准入门槛逐渐走高,符合条件的资本相应大幅减少,利用保险公司关联交易为股东输血的手段也受到严格限制,资本投资保险行业的意愿大幅降低。再加上险企盈利周期长、部分险企长期亏损,宏观经济不景气等因素,处处讲求“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保险公司作为金融企业的光环逐渐消失,愈发难以得到资本的青睐。
难以吸引外源资本,短期内又难以产生足够的内源资本,再加上偿二代二期工程的落地,保险公司缺钱的问题变得空前严峻起来。增资难、发债难、股权挂牌无人接盘、股权拍卖常常流拍……逐渐成为保险行业的常态,而这距离200多家险企排队批筹的盛景不过数年。
好在这一问题已经引发了行业上下的高度关注,就在近期,保险行业协会财会专委会领衔制作的《偿二代二期规则执行难点及对策建议(征求意见稿)》开始面向行业征求意见,紧扣“偿付能力吃紧”这一核心问题建言献策。且从其目前总结的内容来看,基本覆盖了险企执行偿二代二期过程中的常见难点:
保险公司外源资本补充的需求提高然而受限较多;
偿二代二期规则下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降低过快;
相互保险组织在资本补充形式及规模方面劣势较大;
财产险巨灾风险最低资本快速上升;
部分固定收益类资产不计量利率风险最低资本;
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有效性受到挑战;
公司关键财务指标存在披露口径不一致;
修正共保合同集中度风险的确认口径和风险暴露的计量标准不匹配;
交易对手集中度风险的统计范围难以操作;
贷款五级分类和保险五级分类两个指标存在差异资本规划报告的审议披露问题;
压力测试规则较为复杂且测算方式难度较大;
保险集团资本规划、压力测试报送时间过紧;
保险公司季度快报的截止时间较紧;
现行SARMRA要求不完全适用于相互制保险公司。
针对这些难点,征求意见稿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最核心的包括降低险企增资发债难度,适当调高计入核心资本保单未来盈余的比例上限(至少到50%以上),对风险处置类保险公司执行“一司一策”等。
目前,这些建言献策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尚不得而知,但只要行业行动起来了,就意味着新的可能。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慧保天下。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北京兆源律师事务所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