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金融数据不及预期:新增信贷超季节性回落 社融增量承压创7年新低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08-15

近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459亿元,同比少增3498亿元,其中住户贷款减少2007亿元;新增社融5282亿,同比少增2703亿,大幅低于市场预期。

  业内认为,7月新增社融、信贷数据同比少增主要是由于季节性因素所致。但7月金融数据偏低属于短期波动,不会改变宽信用的大方向,预计8月信贷投放或出现较大幅度上扬。

  金融数据低于市场预期

  据央行披露,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28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703亿元;7月贷款新增3459亿元,同比少增3498亿元。

  7月信贷与社融增量低于市场预期,出现相对明显的季节性回落。虽然7月新增贷款低于6月符合规律,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减少也引发了市场关注。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整体来看,7月份金融数据低于市场预期,主要源于透支效应及融资需求推迟释放等因素带来的短期波动,不代表宽信用进程发生变化。当前,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正在加大,信贷低迷现象不会持续。

  “7月份金融数据不及预期,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经济处于弱修复期,恢复态势并不稳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然较为疲软;二是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意外反弹、增长较快,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提前冲量,一定程度上透支了7月份信贷需求;三是季节性因素,7月份通常为信贷投放小月。”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新增信贷超季节性走低

  央行发布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459亿元,同比少增3498亿元,这一单月新增规模创下了2009年11月以来的新低。

  具体来说,分部门看,7月住户贷款减少200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33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67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37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78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712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59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170亿元。

  从结构上看,居民部门贷款回归疲软走势,短期、中长期住户部门贷款继4月后再度出现同步减少;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一直保持强劲增长的企业贷款增幅也大幅回落,其中,企业短期贷款继4月后再度出现负增长,企业中长期贷款也创下2022年4月以来的新低(2022年4月增加2652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6月份信贷冲量高增,对7月份信贷需求形成一定透支效应,这种透支效应会显著加大月度间新增贷款规模波动,这种现象在2022年4月份、7月份和10月份曾多次出现。同时,尽管7月份稳增长预期持续改善,但增量政策落地有限,经济修复力度仍然偏弱,尤其是房地产市场进一步下行,企业和居民等部门信贷需求不强。此外,6月份降息落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可能在市场上形成了较强的利率下行预期,导致部分企业或居民推迟融资需求,以等待更低的融资成本。

  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为稳定居民端需求,近期政策层面出台了一系列促家居、汽车和旅游消费的举措,旨在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同时,近日央行明确提出“指导商业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这将有助于推动居民端信贷水平的稳定。

  社融增量创7年新低

  数据显示,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28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703亿元。7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也创下了2016年7月以来的7年新低,存量增速继续回落。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64亿元,同比少增3892亿元,6月增量则达到32365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339亿元,同比少减798亿元;委托贷款增加8亿元,同比少增81亿元;信托贷款增加230亿元,同比多增628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962亿元,同比少减782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179亿元,同比多219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109亿元,同比多111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786亿元,同比少651亿元。

  温彬表示,结构上,表内人民币贷款增加364亿元,同比少增3892亿元,成为新增社融的主要拖累。

  中金公司则指出,地产修复疲软带动社融整体承压,且这一趋势短期内可能仍将延续。社融当中很大一部分的需求是由地产及相关上下游产业链创造而来。而伴随地产的持续偏弱,其对社融整体的拖累也在延续。7月地产销量同比增速负值仍较大,对应居民中长期贷款表现疲软,同时开发商等融资端需求也未见有效修复,叠加地产债风险事件扰动,开发商融资可能进一步承压回落。此外,地产表现相对低迷也导致地产上下游产业链需求的降温,包括相关制造业等企业的贷款增速亦会有所走低。地产销售持续低迷,加上实体融资和生产活动不足,企业流动性持续走弱,资金活性下降,7月M1同比从上月的3.1%降至2.3%。